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乡村改造,“改”出乡村“新面貌”

    信息发布者:何国良
    2018-09-21 20:11:45   转载

    乡村改造,“改”出乡村“新面貌”——记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美丽乡村建设

    [ 发布时间:2018-05-31 ]  [ 信息来源:中国农村网广东三农 ]  分享: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广东省佛山市明城镇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整体推进村庄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生存条件改善,着力推动产业引进发展,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农业投向农村,充分激发农村创业创新活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结合当地实际创新,逐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美丽乡村。

      明城镇位于佛山市高明区中部,是连接东部组团与西部组团的门户,承东启西;水镇、云勇村位于明城镇西端,距明城镇中心约5公里,距高明中心城区约40公里,区位良好。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明城镇的工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留下了农业农村发展落后的短板。农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基本剩下老人和孩子。有些村子常住人口只有四五十个人,农房闲置,田地丢荒,慢慢的变成了所谓的“空心村”。

      一边是城里人渴望的乡村绿水青山和广阔空间,一边是农村大量的农宅、耕地等闲置资源;一边是城市寻求的创业机会,一边是“三农”发展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两者对接起来,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是当前我国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早在美丽乡村方案启动前,高明区政府就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做了探索和部署,开展了“菜篮子工程“和“五好村居建设行动”等,以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环境。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高明区政府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为指导,坚定发展全域旅游,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具体地,高明区政府实施了《佛山市高明区美丽乡村建设两年行动方案(2017-2018),计划在2017到2018年期间打造15个美丽乡村,其中5个的区级美丽乡村,10个的镇级美丽乡村。

      新政企合作模式,以社会服务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破解乡村振兴实施难题

      明城镇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也是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高明区全域旅游发展方针的指导下而开展的。2017年初,明城镇决定将云勇村打造为区级美丽乡村,将水镇村打造为镇级美丽乡村。此前水镇、云勇两村从未发展过旅游业,明城镇深知农村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与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年轻创客、企业家下乡容易,但要住得下、有平台、有作为却十分困难。而且,明城镇的农村集体经济羸弱,当地农民收入水平不高,单靠政府传统的“以奖代补”方式——村集体先自行募资建设再申请政府资金补助,很多村集体都没有经济实力和设计理念进行建设;而企业也考虑到该类型项目的回款周期、施工繁杂等问题,不愿意进入农村建设领域。人才的短缺、资金的匮乏、效益的低下让美丽乡村建设举步维艰,如何才能破题?镇政府对于如何建设美丽乡村并实现乡村振兴感到困惑。

      华远地行及地合网了解到这个情况,主动找到高明区明城镇政府寻求合作,开启了由农村环境整治到产业引进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系列行动计划。相对于过往从立项、招标、拨款、建设、验收的传统农村工程建设模式,高明区敢于创新,提出了引入社会资本的政企合作模式。在高明区政府的允许下和村集体表决同意的前提下,明城镇政府将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整体打包,交由社会专业服务团队——华远地行及地合网开展实施。通过上述合模式,明城镇率先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破题,踏出了高明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领先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背后,是对村民主体地位的尊重。明城镇的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要不要改造,怎么改造,最终的话语权都在牢牢掌握在村民手中。云勇村、水镇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与项目安排,都与村民进行充分协商讨论,并要经过村民代表会议通过并公示30天,无异议后方可正式定案,进行现场施工。

      在华远地行及地合网CEO罗亚维先生看来,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社会服务机构,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也必将在中国“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企合作”的思路不仅项目推进成本更低,也为专业服务主体参与“乡村振兴”开辟出了一片“用武之地”。“专业服务主体背后的社会资本”先期进行村容村貌改造,也给村民吃上了定心丸,人居环境的切实改善让更多村民为“建设美丽乡村”投下赞成票。

      全领域、全流程、全责任创新项目模式,彻底解决美丽乡村建设的阶段性衔接断层问题

      如果说按照立项、拨款、建设、验收的传统模式,对于乡村振兴及建设美丽乡村有着掣肘效应,是高明明城积极创新、提出“政企合作”新模式的原始动机,那么对于华远地行及地合网来讲,通过提供全流程服务来推动村容村貌改造,并为四处寻找商机的社会资本寻找合适落点,则让他们的“乡村振兴+”战略很快在在高明拍响了巴掌。

      华远地行项目总负责人梁伟健博士说:“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绝对不能只是“穿衣戴帽”,而必须将基础设施的完善、村容村貌的整治相结合,特别是道路、给排水等硬件设施的水平要提升。但是这种项目的规划设计,又必须以当前村庄的实际生需求与未来的产业经营为导向。”

      这就要求,整个项目的项目选址、策划定位、规划设计、土地解决、工程施工、产业导入、运营管理等一系列工作要做到无缝连接,以避免规划设计与施工建设、产业发展之间出现断层而导致项目难以落地。这也是项目承建方应具备的“全盘思维”以及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基于华远地行及地合网强大的项目运营实力,涵盖从土地测绘、评估、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工程施工、土地资源整合整治、农业项目技术支持、项目策划及运维、互联网推广平台、强大的社会资本融资能力,及海量的技术支持资源合作机构储备,让华远地行及地合网成为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以系统性思维运营项目的有力践行者。

      虽然捷报频传,但在明城,美丽乡村建设也并未一路顺风顺水。除了庞大的工作量和复杂的地形特点给施工进程带来困难与挑战之外,一些村民也因担心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过程中出现利益受损而犹豫再三。而在华远地行及地合网那头,“模式危机”同样将他们逼得不得不推进这个项目稳步向前。从整个项目都由华远地行及地合网承担了,全领域、全流程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必然需要作为合作方的华远地行及地合网承担全部责任及义务。任意一个环节的失控,都可能导致整个项目进度的延误甚至搁浅。

      作为专业的社会服务主体,华远地行和地合网自然不会被困难吓倒。梁伟健和他的伙伴们迅速找到了应对方案。对于村民来讲,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村容村貌的改变,更多的是需要通过村容村貌的改造,实现产业引入,并切实提升村民的收入水平,进而最终实现乡村的人丁兴旺、极富特色、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等为既定标准的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

      基于此,华远地行及地合网完成了从村容村貌改造“建筑工”这种初级层次的单一角色,向乡村振兴“魔术师”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师”的多重角色转型。

      精准对接,专业服务实现产业引入与产业扶持,根本解决乡村振兴核心难点

      明城镇云勇村、水镇村是华远地行及地合网在高明开展“乡村振兴+”战略的首期工程的两个村庄。2017年6月,一张以“云涌林泉・健康养生小镇”、“活力水镇·运动探险小镇”为底色的产业经营规划也展开了画卷。云勇村山清水秀,树林茂密,空气清新,坐落于占地两万亩的云勇国家森林公园中心腹地,自然环境优美,农产品鲜甜可口。尤其是位于村口的一口清泉——木泉,更是吸引了来自佛山市区的众多市民驱车前来取水饮用,每天清晨至傍晚,络绎不绝。但因基础设施落后,云勇村的旅游效益一直没能凸显。着眼于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的目标,华远地行及地合网用“云涌林泉・健康养生小镇”为这份规划落下点睛之笔。相对于珠三角庞大的城市群及数千万受众,这里处于珠三角一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内,区位条件良好,加上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未来的养生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在地合网交易中心总监张浩看来,这种模式能够将云勇的特色农副产品及生态资源品牌进行整合营销,极大拉动当地农业与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从而构筑起一条产、供、销、文化、旅游等多元素贯通一体的农业观光经济带。

      梦想的蓝图很快就将变成现实,在云勇村,利用废弃校舍改造而成极富特色的精品民宿已建成示范间,即将营业。当地的农家乐,也由原先的一家变成三家。

      最难能可贵的是,去年春节,全村在外人口,包括已经定居在外的人员,几乎全部回到了村里欢度春节,古老的云勇和水镇,已不知多少年没有这般热闹,四处张灯结彩,人丁兴旺,户户有炊烟,人人笑开颜。

      得见此万家灯火的繁荣景象,罗亚维先生不由感叹,虽为此地经年奔波操劳,能得见此景,也不禁露出欣慰一笑!这或许,才是真正美丽乡村应有的场景吧!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